No.47 紐約五大道流亡記:小學校的研究生值不值得讀?|城與邦



作者|羅蘭
簡介|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政治學碩士
興趣|近代政治思想史、憲法


前言

筆者在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(The 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,以下稱NSSR)政治學系度過了兩年的碩士生活。在決定申請這所學校、接到offer到畢業這兩年多來,從周圍家人、朋友的反應來看,美國許非「常青藤」、非「州立」的私立小學校並不為人所熟知。這些學校的學院風格、教學質量、校園生活到底如何,也沒有很多經驗可以參考。那麼以分享個例為目的,我將簡單介紹我所就讀的NSSR的一些基本情況,包括建校背景、風格傳統、師資情況、校園生活,最後談談關於選擇美國研究生項目的一點個人看法。

日落時學校街頭景色

流亡大學


  NSSR成立於1919年。一戰後,數位反戰教授從哥倫比亞大學請辭,聯合社會教育革命者,立志建立一所新式高等教育學府,以推動普通民眾與學者、藝術家、政治社會活動家間的交流與學習。NSSR由此誕生。

  創立並第一批執教於NSSR的教授包括Charles Beard(著名歷史學者)、Thorstein Veblen(著名社會學、經濟學者)、James Harvey Robinson(著名歷史學家)、Wesley Clair Mitchell(著名經濟學家)以及John Dewey(哲學家、經濟學家,實用主義哲學代表人)。另外, Franz Boas(美國人類學之父), Harold Laski(政治經濟學者), Bertrand Russell(著名哲學家)和 Lewis Mumford(著名文藝批評理論家)也同NSSR有緊密聯繫。

  NSSR是美國少數的「歐陸風格」的學校。創始人在建校初始便有意仿制德國成人教育學院( Volkshochschulen),在20世紀20年代開始同歐洲、尤其是德國的學界建立了密切聯繫。在二戰期間,受惠於慈善家Hiram Halle和洛克菲勒基金會,新學院得以接納安置來自歐洲的受納粹迫害的知識分子,變身為「流亡大學」(University in Exile)。許多歐洲學者或長或短地在新學院任教或做研究,其中包括著名政治哲學家Hannah Arendt、著名心理學家Max Wertheimer、著名哲學家Leo Strauss以及著名人類學家Levi Strauss。

  1934年,NSSR被許可有資格授予碩士、博士學位,由此「流亡大學」變身成為「政治與社會研究所」(Graduate Facult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)。直到2005年,新學院才重新改名回原有名稱「社會研究新學院」(The 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)。

阿倫特在NSSR


「歐陸」與「左派」


  受其獨特歷史的影響,NSSR在學風上有兩大傳統,「歐陸」與「左派」。

  與美國社會科學「量化」的傳統不同,NSSR偏重社會科學的理論與歷史研究,這和歐洲傳統相合。開學迎新的第一天,政治系主任的發言就提到:「我們不是‘政治科學系(political science)’,而是‘政治學系’(politics)。」

  就我接觸的幾個系教學內容看,都遵循了「重理論與歷史研究」這一傳統。政治系可以說沒有一位做量化的教授,老師們的研究興趣都集中在政治理論與政治思想史上。哲學系同樣看重哲學史,課程通常是以某一哲學家,而非某一主題為劃分,以歐陸哲學為盛。社會學也強調社會學批評理論,而非田野考察。

  另外NSSR也是著名的左派大學,各學科都以批判理論為主。哲學系以馬克思主義研究和法國左派哲學研究為盛。政治學系有專門關注「生命政治」(biopolitics)、福柯、現代性等批判理論相關的課程,著名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Nancy Fraser同時在哲學系與政治系授課。社會學系重點關注社會不平等、公民權利等話題。經濟學系則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為主流。博雅文學系(liberal arts)以媒體批判理論、文藝批判、性別理論為主要方向。有教授曾笑稱,新學院是「雙馬」(即馬克思和韋伯)的天下。

  NSSR還以「跨學科(interdisciplinary)」、「全球化(cosmopolitan)」為特色。院下設的幾個系的教授常常跨系開課,關注話題交叉重合度很高。比如政治系的Andreas Kalyvas教授與社會學系的Andrew Arato教授曾合開有關民主的課程,而兩位教授立場相左,正面交鋒,想必相當精彩。NSSR也並不獨注重美國研究。從教授背景看,他們分別來自希臘、匈牙利、法國、印度、土耳其、澳大利亞等等國家,學生更是來自世界各地,國際生比例相當高。所以從課堂材料與討論中往往可以接觸到來自各國的材料與事例,受益頗多。

學校春日花開街景


成人教育


  在NSSR創建初期始便仿制德國社區成人教育,試圖打破高等教育與普通公民間的界線。這一傳統延續至今,使得NSSR不同於美國傳統名校的「書院氣」。我周圍接觸的同學基本上都有工作經驗,而且大部分都仍在兼職工作,在學校念書並不是生活的全部重心。

  這樣的教學環境當然有利有弊。有利之處是,同輩背景多元,有利於學習討論。在政治系,有許多社會活動者,他們的論文或是課堂討論不僅僅來源於書本,更有他們的親身的經歷。比如一位論文關注哥倫比亞武裝組織FARC的姐姐,本身就參與過援助邊境拉美裔人群與家人團聚的活動。同他們一起研讀材料、交流探討會得到一些書本之外的體會。當然弊處是,每人的背景都不相同,年齡各異,又有各自的工作,很難形成同伴氛圍。大家都是匆匆相聚於上課的幾小時,之後又分散回自己的生活中。

  關於「高等教育洗去學院氣」這一點,到底是利是弊,也看個人選擇與偏好。NSSR就坐落在紐約繁華的第五大道與十三街到十六街的交口處,從熱鬧喧嘩到開卷沈靜在瞬間轉換,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的讀書環境,答案因人而異。另外,美國整個學術大環境也講求傳統與體系,從與這一傳統相異的NSSR想要再回到傳統當中,中間轉換適應過程是否值得,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。

NSSR樓下16街5大道街景


求仁得仁的選擇


  選擇到美國讀文科研究生本不是主流,筆者又選擇了一個小眾的研究生項目。兩年下來回看,心得體會是:求仁得仁。

  當初申請時我拿到的有杜克、NYU和NSSR的政治系offer。最後選擇了NSSR,原因有三:一是因為半獎,二是因為研究興趣匹配,三是因為紐約的地理位置。

  NSSR碩士生項目基本都會給出25%-50%不等的獎學金,這對文科生碩士項目申請來說自然是極有吸引力的條件。但是,因為NSSR沒有本科生的項目,所以博士生的獎學金情況不甚樂觀。每個項目給出免學費、提供生活費、雜費的全獎名額極少,剩餘錄取的博士生都必須自費生活費,有的甚至還要負擔一部分學費。並且院裡面的TA、RA申請競爭激烈,職位不多。反觀其他美國高校的博士項目基本上都是有offer就是全獎,TA、RA機會也有保證。所以「缺錢」,是NSSR的一大短板。

  文科研究生項目申請,最重要的是看課程與你研究興趣的匹配程度。和博士生不同,碩士項目主要還是以上課為主,所以在選擇項目時可以著重看學校開課的情況。一般學校官網上都能查到下一學期的開課內容與簡介。至於教授的研究興趣與方向,是博士生選擇導師時更需要考慮的問題,與碩士申請其實關係並不大。

  另外,也需要考慮項目培養方案的靈活程度,比如跨系選課的可能性。如果靈活度較高,你完全可以自定義自己的培養方案。比如,你所在的學校是某一專業較為出色,如果跨系選課較為輕鬆,完全可以多選點相關專業的好課。NSSR政治系要求5門政治系限選課,1門政治學導論課,1門歷史方法論和3門任選。本身已經有40%的課可以跨系選擇。但其實,我最後選擇的5門限選課中,有一門是哲學系老師開的課,一門是歷史系訪問學者開的課,算下來跨系選課有6門。這樣一來,大大提高了選課的自由度。

  第三,項目選擇也要考慮留學生活環境。選擇紐約、洛杉磯、芝加哥、西雅圖等大城市,生活自然便利許多,但是相應的租房、飲食、交通的費用也會提高,生活模式也會有所不同。比如紐約最常就是。留學時光畢竟難得,還是可以仔細考慮校園所在的生活環境是否是你喜歡的。

  最後,所有的留學擇校都帶有利弊。正如選擇了NSSR,就選擇了它重自由、重歷史、重理論、重批判的傳統以及紐約的大環境,也選擇了它缺錢、非主流、牌子不響、學院風格不夠純粹。如果願意享受前者,那麼後者所帶來的影響就要學會承擔。

  祝願大家都能選擇到心中的仁和。

學校街頭夜景

留言